第七节 艾滋病病人的护理
来源: | 作者:xsl2002 | 发布时间: 2020-04-30 | 1586 次浏览 | 分享到:
第七章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又称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人免疫缺陷病毒主要破坏CD4+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乃至缺陷,引起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最后导致死亡。

一、病原学及流行病学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为单链RNA病毒。HIV感染人体后不产生持久性的保护性免疫,故HIV抗原与抗-HIV同时存在的血清仍具有传染性。

1.传染源:患者及带病毒者是传染源,后者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

(1)性接触传播:HIV存在于感染者及患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中,男性同性恋、异性恋及双性恋性行为均是重要的传播途径,性病和性传播疾病的流行可促进本病的传播。

(2)注射途径传播:包括静脉吸毒或输入含有HIV的污染血液和血液制品。

(3)母婴垂直传播:感染HIV的母亲可通过胎盘、分娩或产后哺乳传播给婴儿。

(4)其他途径传播:如人工授精、器官移植及医务人员意外针刺等。

3.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高危人群包括男性同性恋或双性恋者、性乱交者、静脉药瘾者、血友病患者及多次接受输血和血制品者、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所生的婴儿。

二、临床表现

本病的潜伏期平均9年,可短至数月,长达10年。

1.急性期

一般发生在初次感染后的2~4周,表现为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痛和淋巴结肿大等,与血清病或单核细胞增多症相似,症状持续数天到两周后消失。此期可查到P24抗原与HIV,但抗-HIV要到5周左右才出现;血小板可减少;CD4+淋巴细胞下降,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倒置。

2.无症状期

可由HIV原发感染或急性期发展而来,临床上无任何症状,但血清中可查到HIV、核心蛋白(P24)和抗-HIV,具有传染性。此期一般持续6~8年。

3.艾滋病期

(1)HIV相关症状:持续1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体重减轻10%以上。可有神经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精神淡漠、性格改变、头痛、癫痫、痴呆。可出现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

①除腹股沟以外有2个或2个以上部位的淋巴结肿大。②淋巴结直径≥1cm,无压痛及粘连。③持续3个月以上。

(2)HIV常见的机会性感染的种类和表现:

①呼吸系统: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约占70%~80%,为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感染及主要的死亡原因,表现为发热、干咳、渐进性呼吸困难和发绀,X线变化较迟(间质性肺炎),支气管灌洗液查病原可做快速诊断。

②消化系统:白色念珠菌、疱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均可以引起口腔炎、食管炎及溃疡;卡波西肉瘤可侵犯皮肤与口腔黏膜;隐性孢子虫可引起慢性腹泻;隐孢子虫、巨细胞病毒等还可侵犯肝脏,导致肝大、ALT升高。

③神经系统:可出现头痛、癫痫、进行性痴呆等单纯神经系统受累表现,也可发生弓形虫所致脑脓肿、巨细胞病毒脑炎、隐球菌性脑膜炎、原发性脑淋巴瘤与卡波西肉瘤等;还可发生进行性多病灶白质脑病;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可助诊。

④皮肤黏膜受损:表现为卡波西肉瘤、舌乳头状瘤的感染、外阴的疱疹病毒感染与尖锐湿疣。

⑤眼部受损:表现为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弓形虫视网膜炎;卡波西肉瘤也可波及眼的各个部位。

三、诊断

1.血常规检查不同程度贫血,血小板减少,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细胞计数降低。

2.免疫学检查T细胞绝对值下降,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CD4/CD8比值<1.0。

3.血清学检查 p24和gp120抗体,用ELISA法连续两次阳性,经免疫印迹法或固相放射免疫沉淀法证实阳性可确诊。

4.HIV RNA的定量检测既有助于诊断,又可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

四、治疗

目前尚无治愈方法,主要采取一般治疗、抗病毒治疗及对症处理。受HIV感染孕产妇在产前、产时或产后正确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其新生儿HIV感染率有可能显著下降(<8%),故应予充分重视。

联合用药(鸡尾酒疗法)可增加疗效减少耐药。

五、护理措施

1.隔离

艾滋病期病人应在执行血液/体液隔离的同时实施保护性隔离。

2.心理护理

HIV/AIDS病人同常人一样,都需要自尊和被人尊重,需要爱和温暖,需要实现自我。护理人员应该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尽量满足病人的需要。

3.严密观察病情

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有无疲乏、消瘦、盗汗等。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2~4次,每周测体重1~2次,如有病情变化,酌情测量。

观察病人精神状态的变化。如近期记忆缺失,活动能力受损,认知能力减退,行为改变,定向力障碍,精神恍惚,判断障碍等。观察病人神经系统的变化。如癫痫发作,头痛,呕吐,步态不稳。

观察病人有无咳嗽,咳痰,胸痛及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注意痰液的性状,认真按规定要求留取痰标本。

4.用药期间的观察

监测全血细胞计数,以防止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观察有否末梢神经炎的症状。如疼痛,麻刺感或手脚无力。观察有否胰腺炎的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和血清淀粉酶水平、肝功能水平增高。

5.预防感染

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要认真洗手。在换药和作管道护理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做好接触性隔离,认真做好口腔,眼,鼻腔,肛周及外阴部的护理。

六、健康教育

1.告诉病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传播的方法。已感染HIV的育龄妇女应避免妊娠、生育,以防止母婴传播。HIV感染的哺乳期妇女应人工喂养婴儿。

2.告诉病人安全性行为和使用安全套。

3.教会病人如何应用含氯消毒剂或漂白粉等消毒液,进行血、排泄物和分泌物的消毒。

4.建议病人每日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不吸烟饮酒;每日刷牙2次;每日至少吃2次水果、蔬菜;经常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