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
来源: | 作者:xsl2002 | 发布时间: 2020-04-29 | 1911 次浏览 | 分享到:

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引起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从而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称之为呼吸衰竭,简称呼衰。

一、分类 ★★★(重要表格)

 

Ⅰ型呼衰

Ⅱ型呼衰

别称

低氧血症型

高碳酸血症型

血气结果

PaO260mmHgPaCO2正常或降低

PaO260mmHgPaCO250mmHg

机制

肺换气功能障碍

肺通气功能障碍

常见疾病

严重肺部感染、炎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肺栓塞

COPD最常见

吸氧

高浓度(﹥35%)给氧

低浓度(25%29%)、低流量(12L/min)鼻导管持续吸氧

二、临床表现

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低氧血症所致的呼吸困难和多脏器功能障碍。

1.呼吸困难:是呼吸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病情加重时出现呼吸困难,辅助呼吸肌活动加强,如“三凹征”,三凹征是指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下陷。

2.发绀:是缺氧的典型表现。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可在血流量较大的口唇、指甲出现发绀;发绀的程度与还原型血红蛋白含量相关。由于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引起的发绀,称作中央性发绀。

3.精神神经症状:急性缺氧可出现精神错乱、躁狂、昏迷、抽搐等症状。

4.循环系统症状:多数病人有心动过速;严重低氧血症、酸中毒可引起心肌损害。

5.消化和泌尿系统症状:严重呼吸衰竭对肝、肾功能都有影响。因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损伤,导致胃肠道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渗血或应激性溃疡,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三、治疗要点

1.保持呼吸道通畅

①若病人昏迷,应使其处于仰卧位,头后仰,托起下颌并将口打开;②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及异物;③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人工气道的建立一般有三种方法,即简便人工气道、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气管内导管是重建呼吸通道最可靠的方法。

2.氧疗:I型呼吸衰竭可给予高浓度(35%)吸氧,其中ARDS导致的I型呼吸衰竭给予高浓度(50%)吸氧,高流量(46L/分)吸氧;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应给予低浓度(25%29%,<35%)、低流量(12L/min)持续吸氧。

3.用药:控制感染;使用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米、洛贝林时,必须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使用。对烦躁不安、失眠病人,慎用镇静剂,以防引起呼吸抑制。

4.机械通气:首选无创机械通气。

四、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

2.合理用氧:对于急性呼吸衰竭病人,应给予氧疗,浓度的原则是保证PaO2迅速提高到60mmHg或脉搏容积血氧饱和度(SpO2)达90%以上的前提下,尽量减低吸氧浓度。

3.观察病情,防治并发症

(1)神志:神志与精神的改变,对发现肺性脑病先兆极为重要。如精神恍惚、白天嗜睡、夜间失眠、多语或躁动为肺性脑病表现。

(2)呼吸:注意呼吸幅度、频率、节律的变化。若呼吸变浅减慢、节律不齐或呼吸暂停为呼吸中枢受抑制的表现。

(3)痰:痰量及颜色的改变可直接反映感染的程度及治疗效果。如痰量增多,黄色脓性,表示感染加重;原有大量痰液突然减少,常见于快速利尿,分泌物干结,病情加重,痰栓堵塞小支气管等情况。

(4)并发症:呼吸衰竭病人出现严重并发症,死亡率甚高,因此需密切观察。如发现在输液过程容易发生针头堵塞、注射部位出血或有瘀斑、皮肤黏膜自发出血等,均提示有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可能,应及时与医师联系,尽早积极采取治疗措施,以免耽误病情。

(5)观察应用呼吸兴奋剂的反应:应用呼吸兴奋剂后,若出现颜面潮红、面部肌肉颤动、烦躁不安等现象,表示用药过量,应减慢滴速或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