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尿路感染病人的护理
来源: | 作者:xsl2002 | 发布时间: 2020-04-30 | 1095 次浏览 | 分享到:
第四章 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一、病因

(一)致病菌

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多见,其次为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粪链球菌等。

(二)感染途径

1.上行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

2.血行感染较少见,多为体内感染灶的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到达肾脏,引起肾盂肾炎。

3.淋巴管感染更少见。

4.直接感染。

二、急性膀胱炎

(一)临床表现

尿路刺激症:尿急、尿频、排尿时烧灼样痛、排尿困难,可有排尿时和排尿后耻骨上疼痛。约30%患者可发生肉眼血尿。

(二)治疗原则

1.单剂量疗法:一次性服用较大剂量抗菌药。如复方磺胺甲恶唑6片(含SMZ 2.4g、TMP 0.48g)顿服或氧氟沙星0.6g顿服。多饮水以冲洗尿路。此疗法复发率高。

2. 3日疗法:如氧氟沙星0.2g,每日3次,连续3天。

三、急性肾盂肾炎

(一)临床表现

起病急骤,发热,体温可达40℃,全身症状明显;尿路刺激征及下腹部不适;有腰痛、肾区叩击痛;尿液浑浊或有血尿。

(二)诊断

尿常规:尿蛋白少量,尿沉渣白细胞、红细胞增多,白细胞最常见﹥5个/HP。若见白细胞(或脓细胞)管型,对肾盂肾炎有诊断价值。

②新鲜中段尿细菌培养计数≥105ml;

③膀胱穿刺尿培养阳性。

(三)治疗原则

常用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及半合成青霉素类治疗持续两周或更长。

疗程通常是症状完全消失,尿检查阴性后,继续用药3~5天,然后停药观察,以后每周复查尿常规和尿细菌培养1次,共2~3周,若均为阴性,可认为临床治愈。

四、慢性肾盂肾炎

(一)临床表现

反复尿路感染,病史超过半年;表现不典型,病程长,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多数因急性肾盂肾炎治疗不彻底发展而来。

(二)诊断

  ①静脉肾盂造影有肾盂肾盏狭窄变形(阳性率不高)。

  ②肾表面凹凸不平、双肾大小不等。

③持续性肾小管功能受损,如:尿浓缩功能减退、夜尿增多、晨尿比重和渗透压降低、肾小管酸化功能减退等。

(三)治疗原则

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者,按急性肾盂肾炎治疗。

反复发作者,联合使用两种有效药物2~4周,仍有复发者换用其他两种药物继续治疗,如此轮换应用2~4个月。如症状不明显、尿菌阳性,可采用低剂量抗菌药物抑菌疗法,即每晚睡前排尿后服用一种抗菌药物、一次药量,连续半年到1年,可望消除菌尿。

五、护理措施

1.急性发作期的第1周应卧床休息,慢性肾盂肾炎病人一般也不宜从事重体力活动。

2.进食清淡并含丰富营养的食物,补充多种维生素;多饮水,一般每天饮水量要在2500ml以上,督促病人2小时排尿1次以冲洗细菌和炎症物质,减少炎症对膀胱和尿道的刺激。

3.肾区疼痛为肾脏炎症所致。减轻疼痛的方法为卧床休息,采用屈曲位,尽量不要站立或坐,因为站立时肾脏受到牵拉,会加重疼痛。

4.喹诺酮类可引起轻度消化道反应、皮肤瘙痒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肾脏和听神经均有毒性,使用期间注意询问病人的听力。

5.清洁中段尿培养标本的采集

(1)宜在使用抗生素药物前或停药后5天收集标本,不宜多饮水,并保证尿液在膀胱内停留6~8小时,以提高阳性率。

(2)留取标本前用肥皂水清洗外阴、包皮,消毒尿道口,留取中间一段尿置于无菌容器内,于1小时内送检,以防杂菌生长。

(3)留取尿标本注意勿混入消毒液及阴道分泌物。

附:小儿泌尿道感染的特点

1.临床表现

(1)新生儿:多由血行感染引起。一般局部泌尿系症状不明显。以全身症状为主,症状轻重不一,可为无症状性细菌尿或呈严重的败血症表现,可有发热、体温不升、体重不增、拒奶、腹泻、黄疸、嗜睡和惊厥等。

(2)婴幼儿:仍以全身症状为主,局部症状轻微或缺如。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腹痛、腹泻等。部分患儿可有尿路刺激症状如尿线中断、排尿时哭闹、夜间遗尿等。还可由于尿频致尿布经常浸湿而引发顽固性尿布皮炎。

2.健康教育

向患儿及家长解释本病的护理要点及预防知识,如幼儿不穿开裆裤,为婴儿勤换尿布,便后洗净臀部,保持清洁;女孩清洗外阴时从前向后擦洗,单独使用洁具,防止肠道细菌污染尿道,引起上行性感染;及时发现男孩包茎、女孩处女膜伞、蛲虫前行尿道等情况,并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