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心包疾病病人的护理
来源: | 作者:xsl2002 | 发布时间: 2020-04-29 | 1653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急性心包炎

(一)病因 

急性心包炎根据病因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病因不明),特异性的常见病因为风湿热、结核及细菌感染等。根据病理变化,急性心包炎可分为纤维蛋白性和渗出性两种。

(二)临床表现★★★

 

纤维蛋白性

渗出性

症状

心前区疼痛(主要症状),疼痛性质可尖锐,与呼吸运动有关

呼吸困难(最突出的症状)

体征

心包摩擦音(典型体征),多为与心室收缩、舒张一致的双相抓刮样杂音,胸骨左缘第34肋间最为明显

心音低而遥远、烧瓶心、Ewart征、奇脉、体循环淤血

注:Ewart征:在有大量积液时可在左肩胛骨下出现浊音及左肺受压迫所引起的支气管呼吸音,称心包积液征。

(三)辅助检查★★

1.X线:可见心影向两侧扩大,呈“烧瓶样”,成人积液量<250ml,儿童<150mlX线常阴性。心脏阴影向两侧扩大,心脏搏动减弱或消失,尤其是肺部无明显充血而心影显著增大是心包积液的有力证据。

2.心电图:可见广泛导联ST段均弓背向下抬高。

3.超声心动图:为确诊检查项目,方法简单易行,迅速可靠。并可在其引导下,行心包穿刺。

(四)治疗

急性心包炎的治疗分为:①病因治疗;②对症治疗:首选布洛芬;③心包穿刺;④心包切开引流,治疗化脓性心包炎;⑤心包切除术。

(五)心脏压塞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急性心脏压塞出现血压突然下降或休克,脉压变小和静脉压明显上升,可产生急性循环衰竭、休克等。心脏压塞的临床特征(Beck三联征)为低血压、心音低而遥远、颈静脉怒张。此时可出现奇脉,表现为吸气时脉搏减弱或消失,呼气时复原。奇脉也可通过血压测量来诊断,即吸气时动脉收缩压较吸气前下降10mmHg或更多。

一旦出现心脏压塞表现必须立即行心包穿刺以解除心脏压塞症状。

(六)心包穿刺术的指征和注意事项★★★

1.指征:诊断性穿刺用于判断积液的性质和病原体;有心脏压塞时穿刺抽液以减轻症状。

2.注意事项:①绝对禁忌证:主动脉夹层;②麻醉要完全,以免因疼痛引起神经源性休克;③抽液量第一次不宜超过200ml;④如抽出鲜血,立即停止抽吸,并严密观察有无心脏压塞出现。

二、缩窄性心包炎

(一)病因

缩窄性心包炎继发于急性心包炎,病因以结核性心包炎为最常见,其次为化脓或创伤性心包炎。

(二)临床表现

1.症状:常见症状为劳力性呼吸困难、疲乏、食欲缺乏、上腹胀满或疼痛。也可因肺静脉压高而导致症状如咳嗽、活动后气促。

2.体征:有颈静脉怒张、肝大、腹水、下肢水肿、心率增快,可见Kussmaul征(吸气时周围静脉回流增多而已缩窄的心包使心室失去适应性扩张的能力,致静脉压增高,吸气时颈静脉更明显扩张)。

(三)辅助检查

1.X线检查:心影偏小、正常或轻度增大;左右心缘变直,主动脉弓小而右上纵隔增宽(上腔静脉扩张)。

2.心电图:窦性心律,常有心动过速。QRS波群低电压、T波低平或倒置。

3.超声心动图:可见心包增厚、僵硬、钙化,室壁活动减弱。

4.右心导管检查:右心导管检查的特征性表现:是肺毛细血管压力、肺动脉舒张压力、右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右心房压力均升高且都在相同或相近高水平,右心房压力曲线呈“M”或“W”波形,右心室收缩压轻度升高,舒张早期下陷及高原形曲线。

(四)治疗原则

1.外科治疗——应尽早施行心包剥离术。在心包感染、结核被控制下手术。

2.内科辅助治疗——应用利尿剂和限盐缓解机体液体潴留、水肿症状。

三、心包炎护理措施

1.对于呼吸困难病人要根据病情帮助病人采取半卧位或前倾坐位,倚靠床桌,保持舒适体位。

2.遵医嘱给予非甾体抗炎药,注意有无胃肠道反应、出血等不良反应。遵医嘱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抗结核、抗肿瘤等药物治疗。

3.心包穿刺术的护理

(1)术前护理:①争取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并配合,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必要时术前用镇静剂,建立静脉通道,术前需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确定积液量和穿刺部位。③择期操作者可禁食46小时。协助病人取坐位或半卧位。

(2)术中护理:①术中嘱病人勿剧烈咳嗽或深呼吸。②抽液过程中要注意随时加闭胶管,防止空气进入心包腔。③抽液要缓慢,第一次抽液量不超过200ml,若抽出液为鲜血时,应立即停止抽液,观察有无心脏压塞征象,准备好抢救物品和药品。④记录抽出液体量、性质,按要求送化验。⑤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如有无面色苍白、头晕、脉搏、血压、心率、心电图的变化,有异常应及时协助医生处理。

(3)术后护理:①病情观察。严密观察血压、心电变化,观察心脏压塞症状是否有所缓解。②观察穿刺处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