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胆道感染病人的护理
来源: | 作者:xsl2002 | 发布时间: 2020-05-21 | 1707 次浏览 | 分享到:

胆道感染是指胆囊壁和(或)胆管壁受到细菌的侵袭而发生炎症反应,胆汁中有细菌生长。胆道感染与胆石症常互为因果关系,胆石症可引起胆道梗阻,梗阻可造成胆汁淤滞、细菌繁殖而致胆道感染;胆道反复感染又是胆石形成的致病因素和促发因素。

一、急性胆囊炎

分为结石性胆囊炎(占95%)和非结石性胆囊炎(占5%)。

(一)临床表现★★★

1.典型发病过程:

主要症状:突发右上腹阵发性绞痛。

诱因:常在饱餐、进油腻食物后,或在夜间发作。

放射:常放射至右肩部、肩胛部和背部。

伴随症状:伴恶心、呕吐、厌食等。常有轻度发热,通常无畏寒。一般无黄疸。若黄疸较重且持续,提示可能有胆总管结石并梗阻。

2.体格检查:

右上腹可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Murphy征阳性。

有些患者可扪及肿大而有触痛的胆囊。

(二)影像学检查

首选B超。B超检查可见:胆囊增大、囊壁增厚(﹥4mm);明显水肿时可见双边征;胆囊内结石显示强回声,后伴声影。

(三)急诊手术适应证

1.发病在4872小时以内者。

2.经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病情恶化者。

3.有胆囊穿孔、弥漫性腹膜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等并发症者。

(四)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若出现生命体征改变,如体温明显增高、呼吸急促、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及意识障碍等,应警惕感染性休克。

若腹痛加重,伴腹膜刺激征,出现黄疸或黄疸加深,提示感染严重。

一旦发生胆囊穿孔,应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做好紧急手术的准备。

2.卧床休息:取平卧位,有腹膜炎者宜取半卧位。

3.解痉止痛:给阿托品、硝酸甘油等;禁用吗啡,因吗啡可引起Oddi括约肌收缩,增加胆道内压力。

4.合理饮食:病情较轻且决定采取非手术治疗的急性胆囊炎病人,指导其清淡饮食,忌油腻食物;病情严重且拟急诊手术的病人予以禁食和胃肠减压,以减轻腹胀和腹痛。

5.抗感染:给予抗生素和甲硝唑等。

二、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一)病因★★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胆管急性完全梗阻和化脓性感染的结果。最常见病因是肝内胆管结石,其次为胆道寄生虫、胆管狭窄等。

(二)临床表现★

1.症状:Reynolds五联症=Charcot三联症(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休克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神情淡漠、嗜睡、神志不清,甚至昏迷。合并休克时也可表现为躁动、谵妄等。多有胆道疾病史。发病急骤,病情进展快。

2.体检:体温常持续升高达3940或更高。脉搏快而弱,达120/分以上,血压降低,呈急性重病容,可出现皮下瘀斑或全身发绀。剑突下及右上腹部有不同范围和不同程度的压痛或腹膜刺激征。可有肝大及肝区叩痛。有时可扪及肿大的胆囊。

(三)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首选B超。

2.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可出现中毒颗粒;血小板计数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3.其他检查:PTCERCP检查有助于明确梗阻部位、原因和程度。

(四)鉴别诊断

 

胆囊结石

肝外胆管结石

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

典型表现

阵发性右上腹疼痛

典型Charcot三联征

Reynolds五联征

首选检查

B超检查

B超检查

B超检查

首选治疗

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

胆总管切开减压+T管引流

黄疸

血压降低

精神症状

(五)治疗原则

紧急手术解除胆道梗阻并减压。手术是以切开减压并引流胆管、挽救生命为主要目的,故手术应力求简单有效,但也要尽可能地仔细探查胆管,力争解除梗阻因素。

1.非手术治疗

(1)禁食、持续胃肠减压及解痉止痛。

(2)抗休克治疗:补液、扩容,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3)抗感染治疗:联合应用足量、有效、广谱、并对肝、肾毒性小的抗菌药物。

(4)其他:吸氧、降温、支持治疗等。

2.手术治疗

主要目的是解除梗阻、胆道减压、挽救病人生命。

(六)护理措施

1.维持体液平衡:严密监护病人的生命体征和循环功能。如脉搏、血压、CVP、胃肠减压及每小时尿量等;及时准确记录出入量,为补液提供可靠依据。补液扩容和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2.维持有效呼吸:采取合适体位;禁食和胃肠减压;解痉镇痛;氧气吸入。

3.营养支持:应给予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低脂的普通饮食或半流质饮食。合理饮食指导病人选择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肥胖;定时进餐可减少胆汁在胆囊中贮存的时间并促进胆汁酸循环,预防结石的形成。